宋健
年近歲末,農民工再次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群體。
與往年拖欠農民工薪資事件充斥媒體、網絡相比,今年,這類事件明顯減少。在網絡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農民工”,可以看到各省市、地區在清欠、幫助農民工討薪方面做出的努力。這是農民工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的表現,也是全社會呵護農民工群體的重要體現。
轉型:從農民工到產業工人
對建筑業而言,農民工是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石,呵護農民工群體,就是在呵護行業的未來。而站在建筑業改革新時代門口,從行業長遠發展角度來看,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的路徑清晰,但道路并不平坦。
2017年年末,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就《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向各地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兑庖姟访鞔_提出,要在深化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切實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質、切實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與強化組織實施四個方面為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產業工人大軍“保駕護航”。
從現實狀況來看,建筑工人流動性大、老齡化嚴重、技能素質低、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行業要向產業現代化轉型,必須破除不適應建筑工人隊伍建設要求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調動企業和廣大建筑工人的積極性。為解決這些問題,《意見》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建筑工人組織化、技能培訓等方面的主體作用,落實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的主體責任。二要健全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探索適合建筑業特點的社會保險繳納機制。同時,要加大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三要立足地區建筑業行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試點先行,樣板引路,穩步推進各項改革,打通建筑工人職業發展通道。
《意見》目標明確: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質大幅提升,中級工以上建筑工人達到1000萬;建立保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產業工人大軍。
可以說,《意見》為建筑農民工向產業工人隊伍轉型設計了一張美麗的藍圖。這張“藍圖”的問世,是建筑業新時代改革轉型的內在要求,也是行業主管部門響應國家號召主動作為的有力之舉。
建筑業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的必然性
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建筑工人必須轉型。多年來,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的建筑業,吸納了社會上很大一部分農民工。據統計,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其中,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9.7%,約5550萬人。這些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專業技術水平不足,只能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獲取的勞動報酬也較低。但在新時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指引下,建筑業粗放型發展模式正在步入“死亡倒計時”。在“質量時代”,建筑業向工業化轉型將成為主要方向,這要求建筑工人必須由“低小散”向“高精尖”轉變。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逼迫建筑業必須改變發展方式、改變基層人員結構。對比歷年來的《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建筑業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一線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逐漸趨向老齡化。據統計,2007年建筑業一線作業人員平均年齡為33.2歲,2017年為43.1歲,10年時間平均年齡增加了約10歲。與此同時,自2014年達到頂峰后,建筑業農民工從業人數下滑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愿意從事一線施工作業的農民工人數越來越少。這都說明,建筑業若不主動尋求改變,勢必將走向衰退的局面。
農民工對自我身份的迷失與追尋,是轉型的根本動力。從目前來看,建筑農民工的社會地位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建筑業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始終難掩建筑農民工“局外人”的尷尬定位。首先,建筑行業一直是“臟、亂、差”和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高的代名詞。其次,建筑工人福利待遇差,部分農民工甚至得不到基本的醫療等社會保障。最后,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學習能力差,要改變現狀,成為產業工人是最重要的一步。
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變的推動力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會議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力量。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從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針對影響產業工人隊伍發展的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產業工人素質,暢通發展通道,依法保障權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并從“加快培養建筑人才”、“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護工人合法權益”等方面指明了改革的具體方向,制定了具體目標。
在國家宏觀戰略指引下,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推動建筑業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2016年開始,住房城鄉建設部便批準浙江、安徽、陜西3省開展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試點,“加強建筑勞務用工管理;落實建筑施工企業在隊伍培育、權益保護、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責任;保障勞務人員合法權益;構建起有利于形成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長效機制”。《意見》則將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的改革總方向給予了進一步確認。
從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建筑業改革舉措的快速落地來看,建筑業農民工向產業工人的轉變已經是不言自明的大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建筑業未來不僅面臨著用工形勢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行業發展方式也將迎來重大變革。這種變革,是行業快速發展的內外在要求與行業落后的生產方式之間矛盾推動的結果,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的政策落地,則起到了引領和支撐的重要作用。
路徑: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縱覽國家和行業關于用工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發現,“提升技能水平”是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雖然從“建筑師隊伍”、“建筑業高級管理人才”、“建筑業專業人才”、“技能人才”和“建筑工人”5個層面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指導意見,并從教育培訓和技能鑒定兩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業內專家認為,文件提出的培訓建議很有針對性,但可能存在培訓責任主體難落實的情況。因為,從現實情況來看,總包企業無自有工人,沒有培訓對象;勞務企業無實力、無時間培訓;勞務工人流動性大,沒有培訓動力,抓不實就容易落空。
而《意見》則提出“建立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建筑工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要求“落實企業建筑工人職業培訓的主體責任”,對建筑企業的培訓“主體責任”予以確認。同時,該文件提出按照國家職業資格目錄規定的職業工種推動建筑工人職業鑒定工作,并創新考培模式,“依托大中型項目開展技能鑒定,將實際工程生產與考核鑒定結合起來”,這也為建筑業企業培養產業工人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
近年來,雖然業內關于農民工培訓責任主體的探討一直沒有停歇,不少企業對于培訓農民工的方式仍有不同意見,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自有工人隊伍的培養是企業必須致力的重點。專家表示,建筑業用工制度改革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應當堅持推進總承包企業用工制度改革,發展以精干的中高級技工為主的高技能自有技工隊伍和必要的自有施工作業隊伍。
在自有工人隊伍建設中,應當堅持發展適應建筑現代化施工生產的高素質技工班組,優先招收適應裝配化生產的自有合同制工人,組建工種配套的專業裝配作業班組,優先招收企業高技能崗位和關鍵崗位的自有合同制工人,組建專業班組,不招收用工市場能夠充分供應的普通工種工人。
總承包企業招收自有技術骨干工人的標準和范圍,要達到關鍵技能崗位技工和高技能作業班組企業自有目標。一是自有技術骨干工人應當由總承包企業招收所需專業的技工學校畢業生或在城鎮、農村招收的合同制工人組成。二是自有工人由總承包企業直接簽訂勞動合同,享有和企業員工完全相同的社會保險待遇。三是總承包企業基本只限于在關鍵技能崗位招收自有工人,非關鍵技能崗位仍以使用外包勞務工人為主;企業要結合現狀和發展方向,研究哪些崗位需要自有工人,哪些專業班組必須自有。四是總承包企業要對自有工人進行持續的技能培訓,將其培養為中高級技工和技師,引導其走高技能人才之路。
總承包企業要積極組建和發展自有勞務企業或施工作業企業,承擔重點施工任務和高技術含量工程,改變總承包企業完全喪失自行作業能力的局面。總承包企業控股的自有勞務企業應滿足幾個條件:一是自有勞務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應由總承包企業直接選派,杜絕掛靠;總承包企業應優先保障自有勞務企業的生產任務來源和工資支付。二是自有勞務企業應納入總承包企業統籌管理,有能力承擔總承包企業的重點工程、應急搶險等工程,成為企業的作業層骨干力量。三是自有勞務企業必須和工人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實現同工同酬,注重加強施工隊和班組建設,杜絕發生不穩定糾紛。四是自有勞務企業應當建立符合國家規定、企業能承受、工人能接受的工傷、醫療和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長期穩定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權益:從農民工到市民
“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形成主要源于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業從業人員冗余。為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和報酬,他們離開農業和農村,進入城市,成為了工業社會中的一員。在新時期,重新認識農民工群體,將其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加速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及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家稱,農民工要真正變成產業工人,不僅要從農村走向城市、從施工一線走向裝配化車間,還需要政府改革戶籍制度、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民工真正享受到產業工人的待遇。
“農民工從十幾歲就出來打工,干了幾十年,把整個青春都獻給了城市,但想在城市立足太難了”。這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七建集團公司勞務領包隊隊長康仁在2016年接受中國建設報采訪時說的一句話?等20歲便給施工企業打工,30余年的農民工生涯中,他接觸最多、體會最深的便是農民工的辛苦與被冷落。他說,農民工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相對于城市居民來講,政府針對農民工公共服務的投入是相對較少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選擇到城市打拼,但在城市工作容易落戶難,高房價更是讓農民工兄弟心有余而力不足,買房落戶便成了農民工進城發展的一大難題。康仁說,很多農民工進城,一干就是大半輩子,卻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國家雖然一再推進經濟適用房建設,但農民工卻始終享受不到福利。他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完善相關政策,保障農民工權益,讓農民工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實際上,自200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明確“優秀農民工可優先落戶城市”以來,江蘇省、河南省、湖北省、上海市、河北省、廣東省和浙江省等多個省市均已放開對優秀農民工的落戶限制,為優秀農民工變身城市市民開辟了一條通道。但相對于整個建筑業5000余萬農民工而言,這依然只具有“杯水車薪”的效果。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化率約為56%,但是戶籍城鎮化率僅為40%多一點,農民工要變成產業工人、融入城市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退一步來說,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也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雖然有所緩解,但清欠依然是每年年末各地的重點工作之一!2016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建筑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比例占1.8%,是制造業0.6%的3倍、批發和零售業0.2%的9倍。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以16條“硬措施”,著力規范工資支付行為、優化市場環境、強化監管責任,健全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從根本上杜絕農民工討薪行為,為農民工勞動權益提供保障。
2017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提出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健全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為了實現以上目標,該計劃制定了10項具體措施:全面推行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落實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完善工資支付監控機制、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制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充分發揮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作用、加大對欠薪違法行為的信用懲戒力度、開展治欠保支法律援助和普法宣傳和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按規定,工程建設領域將實行農民工工資按月結算,到2019年底“月薪制”將實現全覆蓋。而日前,人社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能源局、鐵路局和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也是對農民工權益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此外,工資保證金、工資預儲金、銀行代發工資等制度近年來已逐漸成為建筑業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利器”。與此同時,各地正加快實施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制度,用信用手段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呵護農民工群體,就是呵護建筑業發展的基石。目前,雖然農民工向產業工人隊伍轉型之路依然不平坦,但在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推動下、在全行業企業和同仁的努力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美好藍圖已在眼前。而在這幅藍圖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有力、厚重、出彩的亮麗一筆。(來源:中國建設報)